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,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,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副院长,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、副院长,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。
广告天天播,好片不常见。翻看近几年业界“出彩”的广告片,《上海半分一》肯定是其中最耀眼的“佼佼者”,每次看都会发现新的惊喜,这种新的视角、新的元素、新的叙事逻辑以及独特的与受众沟通的方式让人回味不已,同时也引人深思。
事实上,这部片子让人百看不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,它解答大家心中的一个疑惑,那就是:
。多年前,和太太逛美妆专柜总能听到或看到产品的标语会有“巴黎欧莱雅”、“纽约美宝莲”等,当时就在想那中国有什么,我们想了好久也只能想到“贵州茅台”、“衡水老白干”之类的酒水产品。直到多年后看到《上海半分一》广告片的结尾提到“半分一,专业底妆,来自上海”,不夸张地说,那一刻的感念良多,欣喜的,甚至欣慰,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。
说起城市叙事,其实在学界早已有城市传播这个概念,即深入挖掘城市本身的特质、动力,建立传播与城市历史的、理论的、现实的内在勾连。本质上来看,城市传播的关键就是在于一要找到城市独特的气质与魅力,二是如何实现巧妙地勾连。事实上,品牌和广告传播中利用城市叙事,书写城市与品牌的故事,通过精美的广告表达出来,这是大可以尝试的新鲜事物。也正是这个原因,《上海半分一》中无论是广告片本身还是广告片背后的品牌,都将所提到城市叙事完美的融入其中。
半分一这个品牌最早的名字是“blank me”,现在也仍在沿用,这是大众最早知道的名字开元综合体育,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名字。第一眼看到blank me这个名字时,它还不是“半分一”,人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个国外的品牌,但是后来发现这是个出生于上海的本土品牌,那时消费者就会想这个品牌肯定得有个中文名字。果然,没多久“半分一”就出现了。如果说,“半分一”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,那《上海半分一》绝对是意料之外。
为什么说“上海”和“半分一”这个组合带给人们极强的舒适感,这可能就是两者气质的高度契合吧,两词的组合也代表了两个维度的碰撞。之所以选择上海,一方面原因是这个品牌创立之初就是发源于上海这座“魔都”,上海是其根本。另一方面,美妆品牌最核心的消费人群就是女性,那上海这座城市最具有女性特质,它承载着全中国女孩子的梦想。曾有一句话,没有一个女孩不梦想生活在上海,上海是理想生活的标志。
“上海半分一”自选择这个名字时也同时选择了表达一种美,一种属于中国的、现代的美,而这份美不是品牌赋予,或是说品牌塑造的,而是在中国发展中、上海城市发展中,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有中国底蕴的都市化的美,而品牌只是将其挖掘、联系,然后表达。
说起上海,它是传闻中的大上海,但同时也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小上海。记得第一次去得匆忙,所以想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空余时间,沉浸在这座城好好感受一下她的气息。与北方城市的气质不同,南方城市的气质婉约温柔,但不同于江浙一带,上海别有一番风味,是个独特的存在。它有着摩登的外表,细腻的内心,同时也有不高不低、恰如其分的“分寸感”。在这里,孤独时你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带来的温暖和悦纳,喧闹中你也可以找寻一片宁静,获得一份畅然。说来特别,上海这座城市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外滩的车水马龙,不是陆家嘴的商业传奇,甚至也不是标签性的弄堂文化,而是上海的地铁。首先,地铁站充满了魔幻意味。上海的地铁站惯会藏匿,可能藏在一个街角的拐角处,可能将门不起眼地悄悄开在水吧旁。不似北京的“大剌剌”地铁站,明晃晃立在人行路上,或建成突出的标志性的站门,或用一个巨大的标识,清晰地告诉每一个过往的行人“地铁站到了”,上海的地铁站就像她的那份内敛一样,得细细品味,耐心发现。有好多次,拿着手机地图导航到附近的地铁站,手机显示还有5米到达目的地,我仍是看不到它究竟在哪里。
城市的调性和基于此发展的品牌也息息相关。事实上在中国,与城市相关联的品牌并不多,“她经济”崛起后,女性在品牌中的力量被重视,和女性直接相关的领域中,美妆是最常见也是不可或缺的。在巴黎欧莱雅、纽约美宝莲等品牌已经完成城市和品牌调性相连时,对于中国这个空白领域来说,“上海半分一”的出现确实是一次城市与品牌的碰撞,也是一次大胆又值得的尝试。
“半分一”是一款底妆,可是我确实对底妆了解甚少,于是我问了太太、问了团队里的学生,底妆对她们经常化妆的人群来说,到底意味着什么?我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果,底妆是最基础的,没有它绝对不行。
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整个化妆进程,底妆好或许不会被人发现,但出现任何一点瑕疵就会暴露得一览无余,因为好只是它的基准线,而卓越才是应该追求的标准
。得到这个答案时,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,上海对于中国的意义就是这样的开元综合体育,除了能看到的大上海的灯火辉煌,还有要细细品味的小上海的弄堂小巷。这一点与“半分一”底妆一样,包容就是她们共同的底色。
美从不是创造出来的,而是如何发现它,挖掘它,提炼它,品牌在城市中生长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刻下城市的烙印,调性一致更是难能可贵的,
用城市的内涵书写品牌故事,让城市的精神和品牌的灵魂相结合,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,也是一种值得大胆探索的路径
。《上海半分一》不是唯一,它只是一个漂亮的案例,“半分一”选择了与上海相连,并不是因为只有上海能表达美,只是因为上海的这份美与它品牌自身能够更好地接洽融合,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魅力,北京有他的厚重豁达、西安有他的冷静沉着、广州有他的闲适放松、苏州有她的婉约柔情、重庆有她的活力,城市太多了,这只是举了几个大城市的例子,中国还有数不清的小城市,各有特色,而《上海半分一》只是给出了一种新的可能,广告学界和业界可以在未来共同挖掘,继续探索。
《上海半分一》这部片子里,除了突出城市调性外,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城市中的女性力量。和前文提到的上海这座城市的调性一样,“包容”也是女性独特的特征。世界之所以有男性和女性之分,可能就是因为男性有他独特的刚强,女性有她如水的坚韧。一座城市的发展,少不了钢筋水泥的搭建,但更缺不得文化底蕴的熏陶。女性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情绪,她们的气质和风格奠定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基调,她们可以有不同的标签,她们可以是百变的,追寻喜欢的任何生活方式,不被定义、不被约束,但其中不变的,是她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韧性,同时还有绵延在骨血中的包容,正是这些特征滋养了她们所在的这座城的调性,也进而影响着在这里生活成长的千千万万的人。
上海之所以是上海,一半归于城,那另一半必然是归于里面的人。和其他所有的大都市一样,生活工作节奏快、行人步履匆匆,这些不曾因为它是上海就消失无踪。这依然存在,只是步履匆匆、工作忙碌的她们和他们对生活和自己的敬意从不缺席。这就是生命力的表现。
。在人潮拥挤的早高峰地铁站里,上海的女孩们脚步飞快,但没有一丝慌张,在合适的时间里或悠闲从容地拿出包里的粉饼补补妆,没有过多的修饰,但是有它刚刚好。悠闲与从容的生活状态肯定被嘈杂的地铁、匆忙的步履打断,或者说那本身就是充满矛盾的,直到看到了上海地铁一景时,我知道这真实存在,且不是个例,而是多数生长在上海这座梦幻之城的女性真实写照。也许她们未必是自小生活在上海,但是上海就是有这样的魔力,让来到这的每一个她,既做“公主”也做“女王”。就像片子中提到的歌词那样:
上海,这个dream city圆了她们的梦,让她们成为生活的主人,更是自身的主宰。她,可以是脚步匆忙的行人,但绝不是一晃而过的旅人。这样的她们,真好,忙碌但不草率,这是对自己的尊重,对生活的尊重。
上海包容女性,女性燃烧着自己的智慧与美丽,回馈给这座城,回馈给身边的人。正是因为她们是白色的海浪,所以她们温暖着上海,向全世界大声地宣告着,这样才是上海,而她们就是上海的温度。